• 湖州非遗手工:指尖上的千年传承密码_工艺_匠人_生活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    非遗手工

    【指尖上的千年传承密码】

    一支笔、一张纸、一片羽毛、一根柳条

    在湖州匠人的手中

    能幻化成怎样惊艳时光的艺术品?

    跟着小编一起走进

    这座充满诗意的江南古城

    展开剩余83%

    “千万毛中拣一毫”,湖州的制笔工艺,自秦朝蒙恬改良以来,已传承两千余年。湖笔以 “尖、齐、圆、健” 四德著称,从选料、水盆、结头,到装套、刻字,需经 128 道工序。

    羊毫柔软细腻,狼毫刚劲有力,紫毫弹性十足,兼毫刚柔相济。提笔落墨间,墨韵流转,每一笔都饱含着湖州人对文化的敬畏与传承,也让中华文脉在笔尖流淌不息。无论是挥毫泼墨创作书法佳作,还是静心书写日常文字,湖笔都能让你感受书写的纯粹与美好。

    一把剪刀,一张红纸,在湖州剪纸艺人的手中翻飞,须臾间,花鸟鱼虫、人物故事、吉祥纹样跃然纸上。

    千金剪纸风格细腻精巧,线条流畅婉转,既有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,又蕴含着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。逢年过节,红彤彤的剪纸贴在门窗上,为生活增添喜庆氛围;日常里,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,讲述着民间传说与生活百态,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化作灵动的图案。它不仅是装饰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承载着湖州人的乡愁与记忆。

    湖州羽毛扇是以鸟禽羽毛为扇面原料的扇品,故又俗称鸟毛扇,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与苏州团扇、杭州折纸扇并誉为中国三大名扇。湖州羽毛扇各道工序对于制作工艺要求严谨,经过清洗、梳理、修剪、扎把、装柄等多道工序,制成的羽毛扇轻盈美观、扇风柔和。

    炎炎夏日,轻摇羽毛扇,凉风拂面,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江南文人雅士的闲适与风雅;作为装饰品,它又能为空间增添一份古典韵味,让人在现代生活中,也能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。

    “东林柳编”就地取材,以色白、质韧、光洁、条干均匀的优质杨柳为原料,经过历代手工艺人不懈的创造革新,匠人凭借灵巧的双手,将它们编织成篮、筐、盘、篓等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。

    柳编的纹理自然质朴,造型简洁实用,既有实用价值,又充满艺术气息。田间地头,柳编筐承载着丰收的喜悦;家居生活中,柳编摆件为空间增添一抹自然风情。它是湖州人智慧的结晶,也是对传统农耕生活的延续与纪念,每一件柳编作品,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岁月的温情。

    昔日的柳编精英们已是鬓如霜雪,但他们对柳编的热爱并未因年龄的增长而有所衰减,村里会柳编的老人每周都会到展陈馆教村上的孩子们编柳编,他们希望从娃娃抓起将这门非遗手艺一代代传下去。

    这些非遗手工

    不仅是湖州的文化瑰宝

    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

    它们历经岁月沉淀

    在匠人的坚守与创新中

    焕发出新的生机

    注: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问题请联系“文旅湖州”官方

    发布于:北京市